招生网首页 | 学校概况 | 招生政策 | 报考指南 | 专业介绍 | 录取查询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招生信息网>>专业介绍>>正文
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4-04-12 14:42 沈大招生 

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一、点说学院

优势专业:拥有华为和新松两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含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4个,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等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与华为、新松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对接智能制造人才需求。

优势师资: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优秀教师1人、教书育人模范1人、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沈阳市各类高端人才4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8%,聘请新松、东软专家组建“双师型”队伍。

优势环境: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3个。

优势培养:施“2+1+1”的培养模式,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探索“岗课赛证”的教学方式,培养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

优势特色:聚焦关键基础软件领域,锚定国家战略和产业人才需求,联合华为公司、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源原子基金会(国家),系统化培养具备鸿蒙生态领域创新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推动鸿蒙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辽沈区域的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助力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学院简介

沈阳大学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新松现代产业学院)是由原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原信息工程学院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于202410月组建而成的新型现代产业学院。学院由沈阳大学主导,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及沈阳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团共建。聚焦智能制造领域,以人工智能为特色,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整合产业资源,着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2022年学院入选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现代产业学院示范案例”,2023年荣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学院共有教职工133人,专任教师100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19人、副教授职称4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8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在外聘教师中拥有多名知名企业资深专家。学院设有自动化、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3042人,其中研究生126人,本科生2916人。

学院承担省级教改项目多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嵌入式系统创新设计”获批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及辽宁省教育厅跨校选修课程,2023年获批辽宁省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团队。多名教师在省、市级教师教学比赛中名列前茅,2023年获得“第一届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近年来共获国家及省市科研立项百余项,含国家自然基金8项、省级课题3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奖项40余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等专利160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含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十三五”重点出版物1部、省级规划及精品教材11部。13门课程获评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院以“项目、竞赛、证书”三轮驱动贯穿人才培养,提升学生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ICT等竞赛中获百余个奖项。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毕业生优质就业和考研率显著提升。

学院主页:https://znkx.syu.edu.cn

咨询电话:024-62268534

咨询邮箱:syuzxxy@163.com

咨询QQ群:1035815675

微信公众平台syu-zhixin(或沈大智信)

三、专业导读

1.自动化专业

专业实力:专业始办于1980年,秉承服务辽沈区域制造业人才需求理念,建设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沈阳市重点建设专业,拥有“自动化”和“电工电子”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装备制造综合自动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专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1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沈阳大学“我最喜爱的教师”2人。专业有“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及PLC实训”和“智能控制系统”3门省一流课程。专业依托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辽宁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培育学科,拥有“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围绕“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国家战略目标与辽沈地区重大需求,在综合自动化应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与优势。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辽沈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解决装备制造等较宽领域自动化系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微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主要在智能制造相关企业,从事与自动控制相关的开发设计、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应用技术开发、工程建设与管理、行政管理或经营销售等工作;典型就业单位包括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赛轮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

2.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实力: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沈阳市重点建设专业,是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沈阳大学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的核心专业,属于服务国家重点产业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本专业采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为ICT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拥有一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一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一个省级云实验教学中心,一个“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多位专业教师具有华为认证讲师资质。本专业积极引入企业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在ICT人才培养生态链中的优势,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向学生赋能ICT产业新技术,将华为认证基础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华为认证证书。同时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竞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培养目标:具备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理论,通信网络与交换、移动通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持续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信息通信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及管理等相关工作,成为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现代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工程技术等课程。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中信科等)ICT技术产业链企业(华为产业链企业、中兴产业链企业)就业,也可在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等)企业就业,或在各企业从事ICT术工程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等相关工作;也可以选择考研深造。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5G技术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毕业生发展空间广阔。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沈阳电信工程局。也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

3.人工智能专业

专业实力:2019年与国内知名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百度公司深度合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专业师资具有博士学位率达85%以上。

培养目标: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精神,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技术、应用知识,具备工程应用创新能力,能够解决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交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符合国家战略及辽沈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在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运维、应用和业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机器学习及应用、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应用、语音识别技术与应用、数据处理与数据挖掘、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领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领域及语音识别技术应用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设计、系统设计、集成、管理、部署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典型就业企业有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创元科技有限公司、超星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毕业生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获得大量就业机会,也可选择在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典型升学高校包括:沈阳化工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

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实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于2005年,师资队伍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为5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55%。依托新松现代产业学院,拥有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技术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嵌入式系统创新设计省级精品课,电子技术基础、STM32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省级一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校级精品课、模拟电子技术校级一流课程等项目。

培养目标:紧跟社会需求的步伐和技术发展的前沿,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实战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成为能够解决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系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与通信线路、数字信号处理、STM32片机技术及应用、信号与系统、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主要就业方向是IT及其相关领域,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可在电子和电气设备、智能电子系统、汽车电子系统、“互联网+”电子设备系统、机器人工业电子设备系统的研发与维护等行业就业;也可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集成电路、通信及信号处理、计算机及软件工程等专业继续考研深造,典型升学高校包括: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等。

5.物联网工程专业

专业实力:依托辽宁省物联网信息集成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工程实验室,坚持产业导向、项目引领、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通过区域性产学研校企联盟,与物联网科研机构、高新企业联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的培养特色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能力,以教学质量评价、毕业生就业以及企业反馈等方式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努力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专业拥有一支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获批辽宁省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共建、深度融合,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的信息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集成、物联网系统规划和设计等专业知识,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产业发展需要,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与设计、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物联网系统集成与云计算、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物联网信息安全等课程。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就业方向包括传统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物联网相关行业,新兴的智能交通、环境监控、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城市与行政管理等物联网典型应用领域,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可从事物联网及其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与维护等方面工作;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东软集团沈阳分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毕业生可报考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典型升学高校包括: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

6.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专业实力:与东软集团、新松集团共同建设的新工科专业。拥有一支校企共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占比37.5%,副教授占比50%,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7.5%,双师型教师占比87.5%,先后承担大数据类的教学或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18项,主编教材6部。拥有辽宁省省级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校企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大数据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创新工作坊等优秀专业教学及实践环境。其中,“创新工坊”已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竞赛国家级奖项7项,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近500人次/年。

培养目标:专业以产教融合加大实践课时及项目实训学时的比重,加强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工程实战能力,开展人才培养定制化和差异化。培养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工程实践技术、工程创新能力,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术,并具备一定创新创业能力,能胜任在互联网、医疗大数据、汽车电子大数据、机器人工业大数据等各类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数据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应用统计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大数据编程平台等课程。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发展前景广阔,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科学,还可以选择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教育学等。可以入职IT公司或者初创公司,从事大数据管理、研发及技术支持等工作,也可以进入交通、能源、医药、金融机构等行业,入职基于算法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岗位。同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毕业生也可以在城市规划、执法机关、教育部门等国有企业深入发展。

 

上一条:经济学院
下一条:理学院
关闭窗口
   

招生咨询电话:024-62721597/62268564/62268563
招生监督电话:024-62268607
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21号(4号楼2楼)